現在有很多的網站開始進軍國際市場。但是他們首先要面臨的問題,就是如何大量低價的“買入”優質的流量。在國內市場,SEO的重要性還不這么強烈,但是一旦你開始進入國際市場,就發現SEO是你海外推廣的一個必要的選擇。
當然,除了SEO,很多網站也不惜在其他“買入”流量這個方面投入很大的資金的。如國內某剛剛崛起的外貿B2C平臺,投adwords廣告,都是幾十萬詞語的數量。因為到時他們“賣出”的價格會很高,所以這個投入其實是很劃得來的。還有一個外貿B2C平臺,除了adwords,甚至不惜用人肉在國外論壇發帖的方式去推廣網站,而這種方式也占到他們第二大非直接流量的來源。
有些人用alexa分析阿里巴巴的流量構成,說絕大部分流量都是中文的流量,其實是分析有誤的。因為阿里巴巴中文站的域名是 yanet.cn ,和英文站 www.facou.cn 是同一個主域名。所以alexa把中文站的流量也算進了英文站的流量里。而alexa上的數據本來也就不準的。(這個alexa其實可以拋棄不用了,可以用adplanner代替)
那么這些大量優質的買家流量如何來的呢? 大家可以想一想,一個中國人做的網站,不能去國外那么多國家的電視上做廣告,不能搞一些類似“贏在中國”的活動。大家也不會聽你一個明星般的企業主“忽悠”。那還能有什么辦法?無非就只有在線營銷。
而SEO不管是在一個網站的什么時期,都是最有效的在線營銷手段。早期阿里巴巴大量優質的買家流量,就是通過SEO優化后,十個搜索結果當中有六個是阿里巴巴的頁面這樣的局面來實現的。
接下來再來看看一個網站一般是通過一種什么運作方式盈利的。說一說我覺得很多網站盈利的本質是什么。
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平常生活中很熟悉的超市,菜場,咖啡館等等實體經濟是通過什么方式盈利的。他們盈利的本質是什么呢?其實沒有什么復雜的,無非就是低價買進某些商品,或者加工或者轉手,然后高價賣出去,賺取中間的差價即可。而高價能高到什么程度,能賣出去多少,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于賣的東西質量怎么樣。所以實體經濟玩的那個游戲、它們的本質總結起來就是:“低買高賣,注意質量”。
其實網站也是在玩一個這樣的游戲,而買賣的東西就是網站的流量。不管是新浪、百度、騰訊、阿里巴巴、google這樣的平臺性網站,還是卓越、當當、京東、凡客(VANCL)這樣的電子商務網站,還是像一些SEOer的喜歡做的垃圾站。都是先通過一定的成本“買進”一些相關的流量,然后“賣出”這些流量具有的價值。本質上都是這么回事,而差別就是每個網站流量“買進”的方式不一樣,“賣出”的方式也不一樣。
如果以一個網站的營業額來計算,除去成本,各個網站在買賣流量這個生意上差別體現在:
1,你“買進”的價格有多低。2,你“買進”了多少。 3,你“賣出”的價格有多高。 4,你“賣出”了多少。
比如騰訊,因為有QQ這個客戶端,可以在上面捆綁很多服務,加上知名度,流量“買進”的價格是很低的;“買進”的數量也很大;而流量的“賣出”,是通過它的一系列產品體現出來的,“賣出”的價格其實不高;但是它“賣出”的數量非常大。所以騰訊一個季度的營業額是4億多美金。
騰訊這種平臺性質的網站,買賣流量的痕跡還不那么明顯。像凡客(VANCL)這種電子商務網站才非常明顯的反應出了這種買賣流量的事實。只要價格合適,凡客(VANCL)在互聯網一切能低價買流量的地方都購買流量,這是真金白銀的直接買進,當然“買進”的價格還是要比騰訊高;買進的數量也不少;但是“賣出”的價格也比騰訊的高了很多;而“賣出”的數量不如騰訊。所以凡客的營業額比騰訊低,但是估計一年也有十幾億人民幣以上了。
【 微信掃一掃 】